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成都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专题报告

发布日期:2016/5/20 3:26:28 浏览:1443

为解决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空气污染问题,近年来,成都通过优化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环境空气污染。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启动后,我市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源、机动车尾气污染源的控制,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群众的环境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2004年1~7月,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为182天,优良率85.44。成都市已告别尘污染严重的旧“尘都”,打造出“天蓝地绿水清”的新形象。

一、以优化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切入点,确立协调发展新方向

为有效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空气污染问题,我市从优化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入手,抓调研,抓规划,确立协调发展的新方向。

(一)深入调研,确定环境空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方向。我市安排大气科研课题专项资金300余万元,为准确摸清我市环境空气污染的具体情况,成立专家组,以市环科院、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科研技术力量为基础,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对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污染成因和特征,污染防治措施以及污染控制目标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先后编制《成都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污染控制对策研究报告》、《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五”规划和到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成都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污染控制行动计划》等,为科学决策,统筹抓好全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完善规划,打通大气污染物扩散通道。我市地处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地形封闭,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原来的城市发展以老城区为依托,呈“圈层式”向四周高速扩展。位于我市东北部的东郊工业区,占地约40平方公里,由于有成都热电厂、无缝钢管厂、冶金实验厂等排放废气的大户,加上居住、工业、商业区交错混杂,局部污染明显重于其他区域,影响市民正常生活。

为克服城市总体布局不合理所带来的结构性、区域性污染问题,改变过去“点源末端治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我们确立“大思路、大规划、大调整、大整治,促新跨越、新布局、新环境、新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城市发展的定位和方向,科学谋划城市总体布局,优化城市环境。经过深入研究,我市确定了“扇叶绿楔、向东向南、七星拱月”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启动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先后编制《成都市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规划》、《成都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成都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成都市中心城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成都市近期建设规划》、《成都市向东发展规划》和《成都市向南发展规划》等专业专项规划,引导城市向东向南发展,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让中心城布局形态逐步由密集“圈层式”向疏密结合的“扇叶式”布局转变,打通大气污染物扩散通道,拓展污染物自净空间,进一步缓解城市的环境空气污染压力。

二、以调整工业结构为着力点,开创环保新局面

为消除结构性污染,实现从源头上控制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空气污染,我市加大工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促进工业企业产品及工艺的升级换代,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消除环境空气结构性污染。针对东郊工业基地建设早、布局不合理、大中型企业多、行业多、污染的点源多,改善环境空气环境质量难度大的现状,我市从调整优化全市工业发展布局出发,确定实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

2001年8月,市政府批转印发《关于成都市东郊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建议》,2002年1月,下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东郊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东郊搬迁工业企业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形成重点行业相对集中、产业辐射有序的分布格局,同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的产品和生产工艺。

原东郊工业企业重点向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西区、新都、青白江等区域转移。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新都区重点发展机械、电子、建材、食品等加工工业;青白江重点发展化工、冶金工业。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对成都灯泡厂、成都油脂化工总厂、四川省轻工机械厂、成都造纸一厂、成都轴承集团等企业实施了破产;对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成都卷烟厂、第一纺织集团、宏明、亚光、国光等大企业和骨干企业实施搬迁,同时进行升级改造,达到既调整优化全市工业结构、布局,又削减城区环境空气污染源的目的。

(二)整治重点污染源,消除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我市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调整能源结构。创模以来,我市着重抓了成都机车车辆厂、华西医大附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一批耗能大户的污染治理,淘汰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大大减少了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二是搬迁、关闭重点污染源。我市坚持在搬迁中改革落后的工艺、淘汰陈旧的设施,在关闭中转向经营、另谋商机。例如,通过搬迁成都前锋电子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根治零部件酸洗尾气;搬迁成都电冶厂,解决困扰多年的冶炼烟尘及其工艺尾气污染;关闭成都南星热电厂,有效控制城南区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成都冶金实验厂转向经营,开办512建材市场,实现了企业的成功转型;调整地处中心城区的四川消防机械厂,建起现代化的“长富新城”,促进区域环境的改善。据统计,在东郊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中,搬迁、改造攀成钢无缝钢管厂等25户重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总投资达79.81亿元,为我市环境容量腾出了宝贵的空间。

三是充分发挥污染治理设施的净化作用。我们加大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如成都热电厂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实施电子束脱硫工艺,为热电企业的消烟脱硫作出有益的尝试;成都飞机制造集团公司,花大力气,对燃煤锅炉及各种工艺尾气进行治理,使废气净化设施常年正常运行,该区域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较好水平;三瓦窑热电厂通过技术改造增加电除尘极板面积,提高了除尘效率。

三、以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城市人居环境新形象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我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力气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空气污染问题。

(一)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各类生活燃煤炉灶的清洁能源改造力度,制定《成都市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划定燃煤禁烧区,确立了从中心城区一、二、三环路内的区域,分片分年度向城市外围推进使用清洁能源的工作步骤。采取从严监管与处罚违法行为相结合、宣传先进典型与曝光反面案例相结合、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与实行“一站式”服务相结合、减免改造费用与环保补助资金支持相结合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淘汰燃煤、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工作的顺利推进。截至2004年6月底,城区共改造、取缔燃煤锅炉、茶炉483台,燃煤生活灶13400余口,城区每年可减少燃煤39.5万吨,削减烟尘1.98万吨,削减二氧化硫0.758万吨,对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防治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作用明显。

根据我市燃气气源充足、燃气以天然气为主、石油液化气为辅的特点,加快了燃气管网建设,形成了完善的燃气供应管网系统。至2003年,成都市天然气供气管道长4549公里,全年供天然气27亿立方米,供石油液化气9万吨。2001年,市区人口252.24万,用气人口246.72万,城市气化率达97.81。2003年,市区人口增加至305.21万,用气人口299.19万,城市气化率达98.03,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二)加大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力度。我市机动车保有量2002年比2001年增长33.98,2003年比2002年增长20.27,截至2003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24.9万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剧增加,我市空气污染已由原来煤烟型污染为主,向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转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成立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办公室,全力开展机动车尾气整治。

首先,加大公交车、出租车等“高频率、高强度”运行车辆的清洁能源改造力度,截至2003年底,全市有2333辆公交车、5000余辆出租车完成CNG改造。其次,以柴油公交车、运渣车、混凝土搅拌车为重点,开展路(抽)检和超标车辆整治工作,对既污染环境又影响市容的冒黑烟柴油公交车进行整治,要求柴油公交车改用国际上先进的发动机(D6114B型),有效控制尾气污染。最后,以单位用车为重点,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12000余辆车进行了尾气排放申报登记和检测,摸清其尾气排放状况,分类采取控制措施。

(三)全力整治餐饮企业油烟污染。针对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问题,我市出台了《成都市环境保护局综合整治城区餐饮企业实施办法》,规定新办餐饮企业必须加装油烟净化装置,已营业的餐饮企业限期加装油烟净化装置。目前,城区已有近3000家大中型餐饮企业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较好地控制了油烟污染扰民问题。随着油烟净化装置的推广使用,过去一系列受油烟困扰,群众投诉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

(四)依法治理扬尘污染。据中国环科院、成都市环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的研究表明:2001年,我市城区PM10颗粒物尘源中,扬尘在夏季分担率为16、贡献率为21.3、在冬季的分担率为34、贡献率为86.51,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建筑扬尘、道路扬尘、工业烟尘、工业粉尘等排放百分比分别为:29、26、38.2、2.8。为扼源控点,抓好建筑业扬尘和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我市实施了“三治一植”四大绿色环保攻坚战役,把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城区环境空气污染控制工作的重点来抓。

一是制定处置措施。2002年,成立了市政府扬尘污染治理工程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了《成都市建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扣分、公示和处理暂行办法》,发布《关于禁止在城区建筑工地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关于运渣车辆进行“密闭盖”改装的通告》,对运渣车辆强制密闭加盖,对建筑市场有不良“制尘”行为的主体启动了扣分和市场禁入的机制。

二是对违规行为及时曝光。在《成都商报》上开辟“曝光栏”,对不按规定作业的建筑工地定期进行曝光,形成高压势态。

三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为有效控制尘源扩散,市环保、市容、交通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市、区两级环境监察队伍齐抓共管,切实加强了对建筑工地、市政工地、拆迁工地的监管,督促指导工地落实打围作业、封闭施工、湿法作业、进出口路面硬化、驶出施工工地的汽车清洁轮胎等措施,加大了对“顶风制尘”建筑工地的监管力度,确保我市扬尘降到了较低水平。2002年1~11月,我市城区降尘浓度平均每月为8.83吨/平方公里,与2001年同期相比降低了0.85吨/平方公里,降幅为8.8,“尘都”的面貌大为改观。

(五)依法实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2000年,我市成立了成都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领导小组,每年市政府都召开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会,市长亲自安排部署全市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并代表市政府与各区(市)县政府签订当年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责任书。各区(市)县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了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将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乡镇、村社及农户。同时,市财政安排禁烧专项经费300万元用于支持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保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落到实处。在禁烧工作期间,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和各区(市)县政府机关干部坚持深入到乡、村、社第一线进行禁烧巡查,有效防治秸秆大面积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保证民航航班正常起降和高速公路畅通。

四、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基础,促进管理规范化

我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整治规章制度的建设,针对焚烧农作物秸秆和城市建设中扬尘污染严重等问题,先后颁布实施了《成都市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办法》(市人民政府第79号令)、《成都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市人民政府第86令)、《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市人民政府

[1] [2]  下一页

最新成都SEO
  • 2024成都世园会6大核心场馆、113个主题展园已全面呈04-19

    来源时间为:2024-04-17成都世园会主会场的法国蒙彼利埃园。成都东部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成都园。成都东部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探访2024年成都……

  • 翔宇医疗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04-19

    来源时间为:2024-04-17翔宇医疗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公司在董事会的指导下,依据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始终……

  • 成都启动第33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成都启动第33个全国税收宣传月04-17

    来源时间为:2024-04-03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在成都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举办了“格物知税·方寸见发展”四川分会场直播活动暨以“税助发展向……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