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成都市出台文件全面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发布日期:2016/5/20 3:26:21 浏览:1285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为进一步我国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5年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截至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批准了三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涉及18个省,53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14个。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认真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着力提升城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底,为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国家知识产权局着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台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计划(2014-2020)》,明确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目标。

成都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城市发展生命力”的理念,把知识产权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05年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2012年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2015年即将接受示范城市复核。通过示范城市建设,我市基本形成政策环境优、创新活力强、运用转化畅、保护水平高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局面,知识产权已成为成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引擎。

一、成都市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现状

(一)主要做法

1.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修订了《成都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印发了《成都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文件。完善了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印发了《成都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及年度推进计划,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全市重大目标考核内容,逐步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发展的工作局面。

2.优化激励机制,着力增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能力。印发了《成都市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若干政策》,出台《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及配套文件,建立专利、著作权和技术标准资助制度,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06年率先设立“政府专利奖”,引导地奥集团、科伦药业、川大智胜、光明光电等一大批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头雁。大力培育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试点)县、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成都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西部首家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8个区(市)县获批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工作。

3.强化协作机制,着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立和完善全市行政与司法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形成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锦江区、郫县四个基层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管辖格局,建立专利纠纷“大调解”机制和仲裁机制,建成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在重点行业组建了一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和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积极探索建立行业自律模式。积极开展“护航”专项行动,有效地净化了市场环境。

4.创新服务方式,着力增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成“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并采用O2O模式开展服务。建立成都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完成7个行业数据库和46个企业专题数据库建设。在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了知识产权特派员工作室,构建了成都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平台和园区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站点。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示范,形成“政府引导、银企互动、投贷联动”的成都模式。

5.加强宣传培训,着力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先后承办“知识产权海外高峰论坛”、“知识产权与软件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落实地区发展议程研讨会”、“第三届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等10余项国际国内大型活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成就获得全社会高度赞誉。认真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专利周”等大型主题日活动,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着力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二)主要成效

1.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2014年,全市专利申请达64975件,发明专利申请22096件,分别为2005年的8.9倍和13.6倍,居副省级城市2位和4位,中西部城市第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0.3件。截至2014年,累计有效注册商标突破14万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98件,四川省著名商标559件,成都市著名商标604件,保持中西部城市领先优势。全市软件及其他作品版权超过1万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38个,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知识产权各领域协调发展,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体现。

2.促进转型发展作用明显增强。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达1389家,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57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6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81家,市级248家。建成各类孵化载体84个,孵化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2014年全市新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兴产品和重点新产品266个,预计实现产值360亿元、利税近4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突破6500亿元、增加值超过1500亿元,同比增幅均超过15。

3.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基本构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法规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宣传培训取得实效,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先后成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全球最佳新兴商务城市、国家版权示范城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商标保护金奖”,欧洲通讯社评价成都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最好城市”,《福布斯》杂志:未来十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成都位列榜首。

(三)问题与不足

1.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我市仅有《成都市专利保护与促进条例》,缺乏统领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工作的综合性法规,管理分散、条块分割、效率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2.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2013年,我市获专利授权企业仅为2256家,不到生产制造类和信息技术类企业总数的10。43的高新技术企业当年无专利获得授权,企业整体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不足。

3.知识产权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2014年,我市发明专利申请占比34,发明授权占比仅为12.6,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0位、第14位,与武汉西安等城市差距明显。

4.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转化转移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截至2013年,我市高校院所共拥有有效发明3347件,70以上的维持时间少于5年,专利转化率仅为24.6。

5.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市专业化专利服务机构仅33家,专利代理人仅200余人,其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专利代理等基础业务,开展专利运营、评估评议、法律服务等高端服务的能力不足。

二、成都市建设知识产权强市计划

按照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总体部署,结合成都市“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总要求,在我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基础上,提出我市知识产权强市计划(2015-2025年)。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四化一驱动”改革路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大力实施“1616”行动计划,即:以“知识产权强市”为发展定位,以实施知识产权“6大工程”为路径,着力开展16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我市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文化繁荣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中支撑作用。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强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法治环境更加完善,“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深入人心,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快速提升。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50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达到50以上,知名品牌、版权精品、植物新品种大幅增加;培育年申请发明专利500件以上的优势龙头企业和单位10家以上。

——知识产权运用效果显著增强。全市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600亿元。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提高。依靠知识产权成功创业的企业10000家以上。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改善。出台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明显提升,结案率达到95以上。深化知识产权纠纷大调解机制建设,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持续加强。

——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大幅提高。完善“全域成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优化政府知识产权目标考核体系。深化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查评议工作。推进重点企业、高校院所普遍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知识产权服务业态明显优化。增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全域覆盖。服务资源高度聚集,服务模式丰富多样,服务链条日臻完备,服务业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主营收入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

到2025年,全面形成与国际规则相适应、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知识产权价值充分体现,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提高,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

(三)重点任务

1.实施知识产权领航工程。

着力加强知识产权的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以完善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制定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为重点,增强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任务1:出台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在现有《成都市专利保护与促进条例》的基础上,推动市人大修订完善并及时出台《成都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统领各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及其相关活动,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提供顶层制度依据。

任务2:制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成都市知识产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构建知识产权强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战略措施,形成我市建设知识产权强市行动指南。围绕高新区、天府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及我市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规划。

2.实施知识产权提质工程

坚持知识产权数、质并重,质量优先,以提升企

[1] [2]  下一页

最新成都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