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12-1
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针对人才评价“破四唯”后“立新标”不到位、评价方式创新不到位、资源配置评价改革不到位、用人单位评价制度建设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在第五届进博会“2022全球人才流动与发展论坛”上,《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在世界人才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中位居第八;
杭州海归小镇面向全球征集数字医药创业项目;安徽芜湖向海内外人才发出诚挚邀请,期盼各类人才在芜湖扎根、创业、奋斗;“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乌镇开幕,有1074家企业将在数字经济人才云聘会上招募3.8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
宏观动态
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
近日,为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决定联合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专项培养计划的工作目标是: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遴选发布生产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匹配职业教育资源,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到2025年,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项目实施,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通知还明确了重点任务及组织实施等内容。
八部门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
11月9日,科技部官网发布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通知。此次试点工作旨在针对人才评价“破四唯”后“立新标”不到位、评价方式创新不到位、资源配置评价改革不到位、用人单位评价制度建设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依据该方案,本次试点将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作为科技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在加强对科技人才科学精神、学术道德等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的人才评价以及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研究类的人才评价,从构建符合科研活动特点的评价指标、创新评价方式、完善用人单位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试点任务,推动人才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做法。
各地人才新政
四川:成都发布高层次人才购房政策户籍、社保缴纳时间等不受限
11月9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成都市高层次人才购买商品住房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住房限购期间高层次人才购买商品住房的系列支持措施及办理流程,多措并举满足人才多样化住房需求。《实施细则》明确,支持对象为符合《成都市人才安居资格认定办法》条件的A、B、C类人才,天府英才卡A卡与蓉城人才绿卡(市级卡)联名卡的持卡人,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入选者,龙头企业等重点企业副总级及以上高级管理人才,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实施细则》从“购房资格支持”“购房顺位支持”“预留住房支持”3个维度分层分类提供购房支持。“购房资格支持”指经认定高层次人才可不受户籍、社保缴纳时间等限制在蓉购买商品住房;“购房顺位支持”指经认定高层次人才可不受户籍、社保缴纳时间和住房限购区域的限制购房,购买商品住房时视为无房居民家庭参与商品住房申购;“预留住房支持”指经认定高层次人才可不受户籍、社保缴纳时间和住房限购区域的限制购房,根据人才意愿,在项目取得预售证后或进入房源顺销环节提前预留房源用于人才购买。
陕西:西安市地区优秀人才和实用储备人才评价标准出炉
近日,西安市人社局印发《西安市地区优秀人才和实用储备人才分类评价确认办法》,全面实施西安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聚焦“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实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办法》将原西安市D类人才调整为西安市地区优秀人才,西安市E类人才调整为西安市实用储备人才,并进一步扩大了人才分类评价确认范围。《办法》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原《西安市D、E类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及相关通知同时废止。《办法》施行前已经认定的D、E类人才仍按原规定享受相关人才待遇。申请原D、E类人才认定的,有效申请时间在2022年12月1日前的,按原规定执行。
吉林:推出“人才新政3.0版”
近日,吉林省印发《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3.0版)》。这一“人才新政3.0版”在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强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加大人才管理机制改革力度等方面有诸多突破。其中,新政策中完善了人才分类定级层次,重点聚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金融、教育医疗、人文社科、文化艺术等领域优秀人才,将人才分为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省部级领军人才(C类)、省域拔尖人才(D类)和青年后备型人才(E类)5类。同时,新政策还优化了引进人才安家补贴机制。对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正式聘用合同A—E类的高精尖缺人才,吉林省财政分别给予300万元、150万元、70万元、35万和15万元安家补贴。吉林省还探索建立租赁权激励机制,政府开发的人才住房,C类及以上人才连续租住8年后,D、E类人才连续租住12年后,可长期享有租用住房使用权。值得一提的是,在强化人才贡献待遇激励方面,还推出了实施高端人才收入“倍增”计划、加大对博士后人才培养激励、加大基层专技人员职称评聘激励等系列措施。
上海:邀约全球企业和人才来沪发展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之际,2022上海城市推介大会于11月6日在位于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举行,向全球发出上海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欢迎全球企业和人才来沪发展的邀请。会上发布了新修订的《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修订后的版本将新增“事业部总部”类型,并在总部企业支持举措和服务机制两方面做出优化,为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和发展总部企业注入动力。会上还举行了重点项目签约,18个项目投资总额约300亿元人民币,分布在全市各区、临港新片区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产业涉及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设备、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
各地人才动态
广东:“国际人才合伙人“添新”“2023年深港联合招才引智计划”发布
11月6日,在第九届深港(前海)人才合作年会暨深港联合“招才引智”活动上,9家国际机构现场加盟“前海国际人才合伙人”。截至目前,前海已与15家国际机构签订“前海国际人才合伙人”协议。到2025年,前海计划实现国际人才合伙人“2个100”目标,即引入超过100个国际人才合伙人,每年联合举办不少于100场“双招双引”活动,以头部资源撬动重点机构、人才加速集聚前海。本次活动主题为“深港人才共携手扬帆筑梦大湾区”。活动当天,前海管理局和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联合发布了“2023年深港联合招才引智计划”,双方将在未来一年携手开展多场招才引智活动,邀请各类人才专家、重点企业高管参与,通过政策推介、圆桌对话、人才沙龙等形式,吸引国际人才到深港发展。
浙江:杭州国际人才吸引力全国前三外籍人才工作满意度全国最高
11月12日,2022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开幕。本届大会以“开放、合作、创新、创业”为主题,将举办30余场系列活动。开幕式现场发布了《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2022—2026)》《杭州国际人才吸引力报告》及“杭州人才科创数智平台”。大会上,科技部国际人才研究中心视频发布《杭州国际人才吸引力报告》。报告从“工作便利度、生活便利度、社会环境、城市互评、城市外向度”五个维度、52个二级指标展开。在五个一级指标中,杭州的工作便利度在全国41个调研城市中排名第2,生活便利度和城市互评均排名全国第3,城市外向度排名全国第4。在工作便利度指标,受访外籍人才对在杭州企业工作满意度评分最高,排名全国第一。
云南:省级每年投入40亿元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
11月12日,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在昆明开幕。本届交流会设有3个专题13项专场活动,把云南人才需求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围绕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注重拓宽招商引才渠道,确保供需精准对接,同步推进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助推云南产业转型升级。据介绍,为加大人才支持力度,云南省级每年投入40亿元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给予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最高一次性100万元工作生活补贴和最高300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的在滇人才最高可获得500万元激励支持;高层次人才创办重点产业科技型企业的,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人才(团队)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取得突破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院士(专家)专业产业园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最高1亿元经费支持。
香港:恒常化推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11月9日,“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嘉许礼暨会在香港举行,现场30多家企业获颁“积极参与企业”奖。“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是特区政府鼓励青年融入国家发展的重要措施。计划推行后迎来积极反响,获得400多家机构提供的近3500个职位空缺,逾1000名香港毕业生入职大湾区。在会环节,多位参与计划的青年通过视频讲述他们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的体会和收获,有青年在视频中表示,内地的城市底蕴和长远规划是吸引其参与计划很重要的因素。
上海:《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发布中国在世界人才竞争力指数排行中位居第八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2022全球人才流动与发展论坛”发布《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世界人才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中,中国位居第八。该报告选择了包括中国在内的38个国家,这些国家2020年的人口、GDP之和分别占全世界的63.1、88.9。世界主要国家的人才竞争力指数旗鼓相当:美国大幅度领先,第二名韩国紧跟其后,第三名丹麦、第四名新加坡、第五名日本奋起直追,第六名至第九名的英国、以色列、中国、瑞典的指数分值都在45分之上。前十名中欧美国家5个,亚洲国家5个,平分秋色。具体指标上,在人才规模方面,中国和美国遥遥领先;中国在人才质量方面存在短板,暂时处于弱势;在人才环境方面,中国居第2位,说明中国注重人才在生活、工作环境方面的优化,特别是在打造人才工作平台、净化人才生活环境方面有长足进步;在人才投入方面,中国居第28位,虽然与丹麦、瑞典等国家有不小差距,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在人才投入总额上显示了后发优势;在人才效能方面,中国位居第26位,人才效能竞争力指数仅有新加坡的一半。这说明中国仍存在阻碍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藩篱,也间接说明了中国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还任重道远。
江苏:中国盐城·第十二届沿海发展人才峰会开幕
11月13日,中国·盐城第十二届沿海发展人才峰会举行,面向全球发出“招贤令”“英雄帖”。本次峰会围绕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举办绿色低碳产业人才发展大会、“竞逐新赛道”大学校长圆桌会议,成立长三角绿色低碳发展专家智库,签约引进一批国内外绿色低碳产业顶尖人才和高端智力。聚焦23条重点产业链,举办科技人才载体平台推介对接会、盐城籍在沪博士家乡行暨“产才融合·绿色发展”研讨会、长三角乡村振兴创新发展论坛等活动。围绕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