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建圈强链!2022年成都这样干!

发布日期:2022/9/19 10:22:20 浏览:112

来源时间为:2022-04-07

2022年3月24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重大项目拉练活动举行,提出要持之以恒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日,《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印发,明确要发挥市区两级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链,一区(市)县一重点,依托一批集聚“链主”企业、汇聚高能级平台、集中先进资源要素的主力产业园区(功能区),一批集聚专精特新和关键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地,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落地落实,夯实城市功能三个做优做强的产业支撑。

接续实施重大项目

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工作要点》提出,今年将以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为抓手,加强产业化项目招引促建,推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加快建设京东方车载模组项目、华为成都智算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芯谷加速器、成都华微等项目竣工。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充分发挥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等平台功能,推进苑东生物二期等项目主体施工、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等项目主体封顶。依托成都医学城加大生物药、高端化学药研发生产引育力度,在基因疗法、细胞免疫、大小分子药物、创新中药等细分领域持续发力。大力发展川藏铁路创新装备、智能和新制式轨道交通装备,加快建设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基地,建成投用民航物流工程技术中心等项目。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十个一”行动计划,推动光伏、能源新材料产业扩规模、强链条,加快把淮州新城打造成为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东方氢能产业园、成都西部氢能产业园、成都氢谷等产业地标,加快建设成渝绿色“氢走廊”和成都30分钟加氢服务网络。设立一支100亿元的碳中和产业基金,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加速集聚。

↑东方氢能产业园鸟瞰图

发展现代服务业贯通产业循环

提升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等西部基地影响能级,引进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头部企业、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功能性金融机构聚集。依托天府国际航空经济区等主要承载地,打造“航空物流产业园 临空制造产业园 门户商务区 空港综保区”,推动普洛斯物流产业园、京东智慧物流园、西门子APM亚太研发制造及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

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

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2.8以上,加强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建成智能工厂20家以上,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建成投用海康威视成都科技园、成都西电网络安全研究院等项目,形成一批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应用示范。积极推动企业“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打造一批引领型示范性“未来工厂”。

↑成都高新区

集聚先进资源要素

营建良好产业生态

《工作要点》明确,将持续做优企业投资关键变量,完善“链主企业 公共平台 中介机构 产投基金 领军人才”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降低产业链协作配套成本,提高产业链价值链的韧性,实现在细分领域精准化招引培育企业、集聚资源要素、涵养产业生态,以优越的产业基础和先进的服务水平赋能产业发展,加速提升城市核心功能、达成战略目标。

↑成都科学城

加快培育链主企业

建立并动态更新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录。实施“链主”企业专员专班服务行动,对“链主”企业确定1对1服务专员(或服务专班)进行跟踪服务。加快培育一批占据全球供应链优势地位的链主企业和总部企业,带动上中下游同协作、大中小企业共成长,打造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聚焦强链补链固链需求强化专精特新、关键配套企业培育,实施全市中小企业成长培育工程,全年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规上工业企业300家。

第一次产业建圈强链会议后,20条重点产业链及时组建由领军人才、行业专家等组成的智囊团,按照“七个清”要求,动态更新产业图谱、编制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清单式检索“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和关键配套企业,目前首批入库重点招引目标企业468家、重点培育“链主”企业43家。

加快打造公共平台

健全完善“核心 基地 网络”创新体系,全面建成全市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累计建成投运1300万平方米。争取国字号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在蓉大院大所深度融入我市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全年开展技术攻关科研项目100个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1300亿元以上。

今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产业建圈强链,引进了包括顺丰航空中国西部总部项目等链主企业投资项目15个,高金富恒等链属企业65家,引聚新型网络核心芯片与部件创新研发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域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顶尖科技创新团队1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2个。

加强产业基金支持

按照“一链一基金、一链到底”的思路,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20个重点产业链子基金和若干产业细分领域子基金,突出重点引资支持产业建圈强链。建好用好“产融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动形成财政资金、政府性投资基金与各类创投资本、银行保险资金、产业资本等多元投入的投融资体系,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提供精细化金融服务支持。

↑成都金融城

大力引育领军人才

深入实施“成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建立健全重点产业链领军人才遴选机制。加强“成都工匠”的服务保障力度,持续创新“候鸟型专家”“云端工程师”等人才共享模式。鼓励创新型企业推广设立“产业教授”岗位,积极探索实行校企双导师制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20条重点产业链已使用重产基金、科创投基金93亿元、投资项目共77个。聚焦“链主”及上下游“链属”企业紧缺人才岗位需求,首批遴选产业领军人才252人,提供人才安居、子女就学、资金奖补等政策。

整合中介机构资源

深入推动产业联盟实体化、常态化运行,充分整合法律咨询、知识产权、评估认证、品牌营销、跨境并购等中介服务机构资源,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水平。

加快载体建设

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工作要点》同时明确,根据不同地区禀赋条件、城市功能,统筹推进土地资源利用、生产配套建设,促进城市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地理优化高度契合。着眼产业发展需要,自主开发公共物业,为入驻企业提供标准厂房、专业楼宇等发展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赋能,积极拓展绿色低碳产业空间,确保重大项目能落地、快投建、早达产。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推广工业用地“标准地”,用好用活新型产业用地,探索混合用地供给,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扩展产业承载空间。

加快推动从“供土地”向“供平台”转变,高标准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并尽快投入使用。按照“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产业”要求,大力培育产业集聚特色化、物业运营专业化的专业楼宇。

深入实施光纤宽带网络优化工程

完成5G基站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累计建成5G基站6.5万个,启动建设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星河”智能卫星互联网工程等重大项目。适度超前布局高速信息网、智慧能源网,赋能重点产业向科技前沿和未来赛道跨越发展。

↑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效果图

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

加强产业园区绿色评估,采取“赛马制”,重点遴选打造6个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的绿色园区。实施动态培育行动,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0户和一批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持续提升现有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水平。

最新成都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