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北京SEO > 正文

2015年北京市政府重点工作情况汇编之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篇

发布日期:2016/4/12 9:29:53 浏览:3313

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同时将重点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的落实,促进区域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创新链条梯度衔接、创新体制机制融通共享。

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资金投入模式。强化全市科技产业资金协同,建立科技产业资金的统筹联动机制,由100亿元统筹专项资金向多部门资金预算协同联动转变,强化对重大项目的协商协同、强化部门间功能性分工。积极推进集成电路基金运作,协调国家30亿元母基金入资支持,与国家基金形成投资联动,保障中芯国际二期项目资金落实。继续争取国家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支持,形成国家资金、地方资金的链式安排。

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平台布局。一方面,推进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设施等“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收尾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转化医学研究设施等“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建设,前瞻谋划和争取“十三五”时期国家布局的重大科技项目。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国家、国家地方联合、市级三级创新能力建设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四是进一步推进应用示范建设。一方面,持续推进社会公用充电设施以及私人自用充电设施建设,在六环内形成平均服务半径5公里的公用充电设施网络,力争新增私人电动汽车的自用充电桩配建率达到100,并深入推进京津冀充电设施协同建设。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本市云计算、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下一代互联网、信息惠民等试点示范城市和软件及应用系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建设,支持本市企业申报国家示范项目,推动百度、联想、京东、360等行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促进重点领域产业链布局完善,提高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加快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

一是细化产业转移疏解方案。深入研究分析,细化拟转移的一般制造企业、高端制造企业的评价指标和生产环节名录,明确转移时序和布局,进一步推动核心区符合“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的先进制造企业有序向远郊区聚集,一般制造企业及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高端制造环节有序向周边地区转移。

二是完善产业转移疏解的保障机制。注重政策统筹和集成,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力争出台收储、转让等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利用的一揽子政策,加快实施差别化水电气热价格政策,积极落实新的排放标准。

三是抓好增量控制和存量调整工作。严格执行2015年版新增产业的禁限目录,加强市区两级项目审批部门联动,确保禁限项目“零准入”。加大督查力度,督促各区加快进度,尽早完成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退出的计划任务。

4.全面实施“三四五八”行动计划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细化落地方案,实施好八大产业生态建设专项,培育新一代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完善市级统筹机制,围绕“高精尖”产业发展进行产业创新资源布局和生产要素配置。运行好“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推动首批8支合作子基金尽快投入运行。以市级以上开发区为主体,继续系统梳理全市产业发展空间,按照集聚化、差异化发展要求,完善全市“高精尖”产业布局,推动新增高端产业往城市发展新区聚集。加快引进培育高精尖项目,推动完善项目落地联审机制,推动北京电动汽车创新科技园、中芯北方12寸集成电路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

二是加快智能制造发展。以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加快完善专项规划,抢抓智能制造制高点。争取牵头推出更多的智能制造相关国家标准,推进一批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和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积极推进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落地工作,推动国家机器人检验认证中心等一批共性平台建设,加快打造智能机器人创新基地。支持海淀区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聚焦工业软件、文物保护装备和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工业云协同制造,推动建设跨区域、跨行业资源共享与生产协同应用,促进工业生产要素资源统筹,提升全要素产出效率。

三是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工程。针对拟保留存量产业,会同环保部门,研究推出相关政策,加大资金引导力度,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和技术改造工程,通过改技术、改工艺、改设备、改产品和改管理,实现就地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发展动力。初步计划全年重点支持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技术改造200余项。

5.大力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发挥引领创新作用。充分利用首都创新资源集中的辐射带动优势,扮演好北京在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中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启动京津冀联网智造工程,并在智能电网、生物医药等行业应用。面向京津冀推动组建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产业联盟,推出一系列关键技术和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平台,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京津冀产业整体升级。

二是完善产业协同政策。加强全市统筹,指导各区有序做好产业向重点区域的集中转移。协调做好重点园区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推动建立健全“共建、共管、共享”的园区运营模式。积极协助河北研究完善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提升产业承接地的引力和企业主动转移的动力。

三是加快合作园区建设。配合曹妃甸试验区争取国家级政策试点,推动北汽福田、葛洲坝能源等项目尽快落地。促进北京·沧州生物医药园已开工项目尽早竣工投产,未开工签约项目尽早开工。协助解决张家口云计算产业基地光纤铺设和网络接口升级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问题,加快阿里北方云计算基地等项目建设,确保按期投入运营。加强京冀通航产业园规划工作,研究共建机制,统筹京冀通航产业发展。

6.提升信息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是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完成基站专项规划,出台基站管理办法,完善基站建设,2016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本市铜缆网络光纤化改造工作,力争新增500个免费无线上网公共场所。

二是推进一批政务云、大数据、“互联网 ”等领域的重大应用。以应用促发展,由发展带环境,打造“智慧北京”升级版。继续完善“北京通”等市级政务服务共性平台,扩展北京市政务云应用,抓好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政务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完善大数据开放利用机制,率先促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

三是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工业云平台”服务“京津冀”的能力,引导在京央企和大型龙头企业开放共性服务平台,提高制造资源共享水平。开展两化融合服务基地建设,加快新业态生态圈的培育和建立,在“两化”融合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推动一批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

7.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深化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共建合作,建立区域内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力争出台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推动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与服务机制。

二是全面落实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强化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放大政府资金杠杆效应,加快推进基金的专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充分运用好“政、银、担”风险共担机制,大力推动投贷保联动,研究建立北京市小微企业投融资环境指数,探索更多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融资促进模式,力争全年新增融资70亿元。继续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枢纽平台网络,加快中小企业基础工作数据库建设,制定发布《北京市小微企业成长行动计划(2016-2020)》,打造“产业政策 资金 基金 平台服务体系 创业基地”的小微企业成长生态圈,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展望

根据中央和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初步形成了“十三五”时期北京市“高精尖”产业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总体思路是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率先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总目标,统筹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 ”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以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的实施落地为抓手,全面提升统筹资源、整合要素和专业服务能力,突出抓好技术创新、标准创制、品牌创建、政策创造,真正发挥并全面提升北京在全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两化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瞄准全球产业创新制高点,以构建产业生态为基础,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动“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创造”转型为主线,全面实施“三四五八”行动计划,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统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小微企业成长生态圈”,努力走出一条“疏存量调转型、优增量强创新、促协同谋共赢”的发展新路,实现产业的轻盈腾飞和全面升级,促进京津冀产业形成协同创新和一体发展格局,打造全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软件创新中心,成为引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先行区域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

上一页  [1] [2] [3] [4] 

最新北京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